数字经济本科专业介绍

时间:2025-06-04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学校有历史的新院,是学科专业大院,是人才培养强院。学院成立于2009年,期间历经学校学科布局、院系调整和专业整合,于2022年9月重新组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财务管理系、会计系、物流系、市场营销系、酒店管理系和数字经济系等7个系,拥有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市场主体活力研究中心及供应链运作与服务创新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数字经济7个本科专业。新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将以新面貌、新作为、新发展迈入新征程。

  学院拥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涉及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3个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物流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电商配送虚拟仿真、企业博弈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等11门课程为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财务管理教研室获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拥有“数字经济治理与评价”校级重点学科群和“管理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创设有“光谷经管论坛”等学术品牌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60%拥有博士学位。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18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20余项,获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湖北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10余项

  学院秉承“明经达理、求真创新”的院训,围绕四阶段、五模块、六平台的456培养模式,全面打造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在校学生2300余人,开设有财务管理ACCA方向班、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双学位实验班、数字经济微专业、酒店管理中职师资方向班等特色班,拥有3000平方米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中心。2024年度,学生在A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15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9项,“志远”“拾遗”“蓓蕾”等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获团中央表彰,学院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学校、金融机构、各类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坚持经济管理融合发展、教学科研互动发展、产学研用特色发展、资源信息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名师工程、名课工程、名品工程和名牌工程,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努力实现由新院向名院转型发展、由大院向强院跨越发展。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学友·师友行动”建立了辅导员+班导师+专业教师+学业发展“领航员”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全力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沟通、学会生活的“六学品行”。教育引导广大同学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结合起来,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铭记成人成才从点滴做起。

学院积极开展有思想、有高度、有觉悟的深层次校园文化活动,各类文体赛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兴趣相融合,外在技能与内涵发展相促进的学生发展目标。

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连续8年获得团中央表彰,湖口和楚河汉街“地铁志愿服务队”累计7年获武汉市地铁“优秀共建单位”。“非遗传承”拾遗调研、“希望家园”蓓蕾支教等相关活动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等优秀学生先进事迹在人民日报、央广网、中青网、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00余篇



数字经济专业

图片

· 

学制与学位

 ·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应用能力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社会责任感强,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掌握经济学及数字经济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方法,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新业态特征与技术支撑,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与数据挖掘工具,具备数字化思维、系统性视角与跨学科整合能力,具有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从事数字经济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 

培养目标

 ·

1.构建 “数字 + 经管” 跨界知识体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逻辑与市场规律;精通 Python 编程、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原理,熟悉数字金融、跨境电商等领域应用场景;贯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法论。

2.培育 “数据驱动” 核心能力。具备数据思维与量化分析能力,能运用机器学习、统计模型挖掘商业洞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掌握数字经济业务流程,具备数字化项目规划与执行能力;擅长跨团队协作,能协调技术与业务端,推动数字化解决方案落地。

3.强化 “创新与创业” 实践素养。敏锐捕捉数字经济领域商业机会,设计创新商业模式;依托产教融合基地,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提升从创意到落地的全流程实操能力;具备企业家精神,适应数字经济行业快速迭代的创新生态。

4.拓展 “全球视野” 与跨文化竞争力。洞悉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分析跨国企业数字化业务模式;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与文献研究,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跟踪国际前沿技术与政策趋势,提升全球资源整合与竞争能力。

5.塑造 “数字伦理” 与社会责任意识。严守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公平等行业伦理规范,具备合规运营思维;在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持续更新知识结构,应对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挑战。

· 

主要课程

 ·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字经济概论、数字化运营管理、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数字营销、平台经济、AI+商务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AI+电子商务、SPSS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新媒体运营、国际金融、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等。

· 

就业前景

 ·

毕业生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素养与数字技能,可在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经济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与运营、产业数字规划与建设、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经济应用等相关工作。亦可选择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或从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